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福建检验检疫局推行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新模式

    ——福建检验检疫局推行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新模式

    本报通讯员 李永东 杨晓翔 林金成

    木质包装是国际贸易常用包装形式,也是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载体。福建检验检疫局在出境木质包装除害处理及检疫监管工作中,针对辖区木质包装除害处理行业存在恶性竞争和违规操作的现象,在全国系统率先推行出境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新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成效。

    “包”出新效益

    蛇年春节前夕,闽清县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向福建局发来一封感谢信,感谢该局实施的木质包装热处理模式改革,成功解决了困扰闽清陶瓷企业的大问题,每年可为企业节省出口成本近2000万元,创造了新的效益。

    事情还得从2011年的一封告急信说起。那是福建省闽清县政府专函,商请福建局派驻技术机构开展木包装除害处理服务。闽清县被誉为“东南瓷都”,闽清人曾经自豪地说,世界上有电灯的地方,就有闽清的电瓷产品。随着电瓷产品扩大出口,木质包装使用量逐年递增,木质包装的热处理费用占出口成本的比例逐渐变大。自豪的闽清人遇到了发展的新难题。在当时,由于部分地区木质包装处理形成价格垄断,一个货柜的产品仅木质包装成本就高达400元。

    “木质包装热处理是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的必要措施,决不能让这一关口变成瓶颈!”福建局下定决心进行技术革新,委派15名技术人员长期驻扎在闽清县,开始了一场木质包装热处理业界“标本兼治”的行动。

    2012年5月,经过几个月攻坚克难,福建局指导闽清县新东方陶瓷公司建设了一座利用陶瓷窑炉尾气余热加工热处理木质包装的检疫除害处理窑。经过调试运行取得成功,随后又在该县推广建设5家热处理企业。由于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了热处理企业区域垄断局面,使木质包装热处理价格回归合理价位,闽清地区的热处理价格由原来每柜400元降至200元。同时,出境货物木质包装热处理行业之前的恶性竞争和违规操作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包”出新模式

    2011年底以来,福建局在充分调研和论证基础上,推行以“检疫处理与技术验证和标识加施相分离”为核心的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管新模式。该模式以“技术介入、强化验证,防伪打假、存优去劣,适度调控、集中管理”为抓手,以“技术革新”为推手,以“技术服务”为平台,以“强化监管”为手段,把“热处理行为”与“效果检查验证和标识加施行为”分离,按照“成熟一个地区,推进一个地区”原则稳步推进。

    新模式强化对企业热处理产能核定、数量核销、技术验证、标识管理、口岸核查等重点环节管理,实现“闭环”监管,增强了监管有效性,提升了行政效能。通关技术接入,对除害处理过程及其产品进行合格评定和技术验证,提升木质包装除害处理的有效性。通过强化口岸核查效能,减少了出境货物木质包装逃漏检情况;通过扶持重质量、善管理、讲诚信的企业做大做强,促进行业整体素质提升;通过一号多厂、统一管控IPPC标识烙印,统一监督标识加施,统一防伪信息数据管理,促进出境木质包装的集中有效管理。

    据统计,仅福州马尾口岸,2012年下半年在新模式推行后,查获违规木质包装的批次和箱数就比新模式推行上半年分别下降了3.25和4.98个百分点。

    “包”出新增长

    通过监管模式改革,支持陶瓷企业自行建立热处理设施,结合节能减排,福建提出热处理技术革新的大胆建议,从传统的使用木材、燃油、煤炭等燃料进行热处理,改为利用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废气余热进行热处理,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陶瓷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再利用,整个热处理过程不用再消耗任何燃料,有效提升产业效益,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

    新模式彰显经济社会效益,带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出口产品高效通关,获得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一致支持。竞争机制的引进,有效打破行业垄断局面,提升了出口企业经济效益。在陶瓷企业集中的闽清地区,2012年推广新研发的技术后,出口企业降低热处理成本50%以上,每年节省燃料成本1500万元以上。在国际外贸的严峻形势下,闽清电瓷产品备受国外客户青睐,实现了逆市增长,2012年该县陶瓷企业的出口额比上一年增长了14%。